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报名人数已超越16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4万,这也是连续三年涨幅超越10万人。同时,复试分数线也将在3月份公布。可以预测,考研复试的角逐会不会更激烈。复试将会出现什么较大变化?考生在今年的复试中应注意些什么?很多问题成为等待分数和复试公告的考生们关注的焦点。跨考教育考研辅导专家杨老师觉得,考生用于筹备复试的时间总量变化并不大,因此不必由于时间的提前而给自己紧张的心理暗示,放平心态、着手备战复试,同时开始做找工作的二手筹备,不失为眼下考生们最便宜的选择。
不少刚结束考研初试的考生对这一决定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同时他们也感到了重压:复试时间提前意味着原计划用于筹备复试的时间被压缩了,那样怎么样合理的利用新年前后的这期间、更好地备战复试,成为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依据多年的辅导经验,杨老师汇总了考研复试中同学们常常会遇见的五大问题与他们的应付办法:
问:今年考研人数激增,复试角逐重压是不是也随之加强?
答:这个应该不明显,由于重压主要存在于初试阶段。到了复试,通过率和往年相比变化不会非常大。不过对于那些一边筹备读研、一边筹备找工作的考生,这时完全可以开始着手找工作了,今年经济回暖了,找工作困难程度会小于去年。
问:我特别担忧专业课面试时导师问的偏巧是我不知道的专业内容,如何解决?
答:面试导师考查考生的角度主要有:专业常识、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发表论文等,因此考生的筹备也应根据这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
1、专业常识。老师或许会问一些行业内的热门新闻,需要你依据自己所学的常识,来谈谈对这类热门事件的理解。考生必须要防止就事论事,也不可以空谈理论,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或将实践总结提高为理论。
2、研究方向。不少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研究方向分得很明确,考查的内容也大相径庭,考生最好的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面试的时候导师的兴趣点非常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有关。因此,考生平常要多看有关专业范围的权威期刊,对所考试报名导师的学术看法、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认知。
3、毕业论文。不少老师都会问及考生本科的毕业论文。对于跨专业考生,本科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会反映考生在论文上的敏锐和专业上的偏好,也是导师关注的重点。所以在面试前必须要好好把握毕业论文的内容,建议在本科论文和研究生专业有结合点的地方好好筹备一下。
4、发表论文及著作。有些导师在面试过程中会问考生是不是有论文发表,因此有论文和著作的,最好提前复印一下当面给老师留下,没的话,可以围绕自己对科研的设想具体讲述一下。
5、阅读的著作。要筹备如此一道题:请你介绍一本自己阅读过的专业书本,这几乎是文科专业面试时的必考试试题。这是导师知道考生的一个窗口。
问:专业课的问题还好回答,就是不了解怎么样应付专业课以外的考核?
答: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跨专业考入的学生,要特别预备诸如为什么换专业,本科专业和以后的研究专业有什么关联,本科专业对以后研究专业有什么推助用途,自己以后研究的优势在哪儿等等诸这样类的发难式提问。对此,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多多从逻辑办法,思维习惯等上层角度去论证和应答,由于任何专业尽管其学科内容不尽相同,但研究问题的逻辑办法却大致可共享并普适。如问:你本科的化学专业会对以后所研究的企业管理专业有什么帮助呢?,可回答:四年化学学科的研习培养源于己重视条理逻辑和追究办法步骤的这一理工科思维习惯,而伴随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的进一步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需要相当的数据支持已是方向之一,那样严谨的理性思维便可为发散浪漫的人文体验提供理论支持和逻辑化规范。等等诸如类似。可见,面试前,实在有必要搜集有关资料,知道该范围的研究近况乃至最新研究动向,而可以预见的是,任何学科都在走向边缘化和交叉化,这是跨学科考研学生在面试时不可不提到的一点。
另外,导师一般还会问及学生为什么考入此校,与将来计划等等。如研究生毕业后计划怎么样----求职抑或深造?,该类问题旨在探索学生的读研目的,回答时,实事求是上策,不可伪装作纯粹为了科研所以才来此读研,完全可坦诚回答为以后更好地求职,获一认可工作等等。若导师进一步追问计划寻觅哪种工作,该问题旨在考察学生的兴趣所在,内心诉求所向,所以回答时要有所考虑,本着收敛小心的态度。其实,直抒胸臆也无妨,由于关于将来,有太多不确定,此处露出少许破绽或不当,并无大碍,由于任何一个人,包含导师在内,都不会对诚实坦荡反感。
问:一般在复试中被淘汰都是由于什么?
答:主如果两个缘由,一是专业素质方面有明显欠缺,典型的高分低能,初试时答题背得非常不错,面试时连基本定义都没。二是综合素质方面有明显欠缺,譬如一个学生过了法硕专业线,但他口齿不清,逻辑思维非常差,老师或许会感觉他不合适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一般,本校学生因这样的情况被调剂的可能性较少,跨专业考生和外校考生最好向参加过该学校复试的师兄姐们咨询复试过程,以便充分筹备。
当然,面试也是有肯定主观成分的,譬如工作经验比单纯的高分学生要有优势,导师会依据个性对学生有不同方面的取舍。
问:怎么样才能解决紧张的现场氛围
答:撇开学术问题,导师可能打造轻松对话环境,让学生放松下来,就喜好,兴趣等等畅所欲言,学生也大可不必紧张,时刻防备,只须口气自然自信沉着即可,过分心机和老道反而事与愿违。最后,考研复试本质上是一场面试活动,一场人与人之间的会面交流,作为学生一方,要着装得体,言谈温雅,谦虚诚恳,甚至注意手机调至振动等等细节,这类实属交往所尚之礼节,无须赘述。
最后,杨老师还建议同学们在复试时要把初试成绩放在一边,初试成绩好的不要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了,差一点的也不要灰心,由于大伙都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非常重要的是亮源于己最好的一面。只须放平心态,提前筹备就肯定能打赢考研最后一次战役!